|
四瀆諸君四瀆神源于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其與山岳神一樣,起源甚早,且地域性很強,所以沒有統(tǒng)一的河神或水神。 四瀆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為中國民間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fā)源注海者也!闭f明了奉江、河、淮、濟為四瀆的原因是此四者均流入大梅。《風惜通義·山澤》引《尚書大傳》、《禮三正記》繼續(xù)解釋說:“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民陵居,殖五谷也。江者,貢也,珍物可貢獻也。河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凑撸,均其務也。濟者, 齊,齊其度量也!边@種信仰其實源于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因為古人認為凡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的都是神,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給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有時也有危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于是對之產(chǎn)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禮記·祭法》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辈⒃谌珖鞯匦迯R祭祀,據(jù)《風惜通義·山澤》記載,祭祀河神的廟在河南滎陽縣,河堤謁者掌四瀆,禮祠與五岳同,江出蜀郡前氐徽外岷山,入海,廟在廣陵江都縣,淮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廟在平氏縣,濟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沮,廟在東郡臨邑縣。這種祭祀直至漢代,《漢書·武帝紀》建元(前140-134年)元年(前140年)詔曰:“河海潤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祀!睆臐h宣帝開始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稘h書·都祀志下》稱宣帝神爵(前61前57年)元年(前61年)制詔太常曰:“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閥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祀江梅洛水,祈為天下豐年焉。自是五岳四瀆皆有常禮!杜f唐書·禮儀志四》稱唐天寶(742-756年)六年(747年)封河濱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江濱為“廣源公”,淮瀆為“長源公”!端问贰ざY志八》稱宋仁宗康定(1040-1064年)元年(1040年)詔封江濱為“廣源王”,河瀆為“顯圣靈源王”,淮瀆為“長源王”,濟濱為“清源王”!对贰ぜ漓胫疚濉穭t稱至元(1264-1295年)二十八年(1291年)加封江濱為“廣源順濟王”,河濱為“靈源弘濟王”,淮濱為“長源博濟王”,濟濱為“清源菩濟王”。明代則去前代所封號,則東瀆為“大淮之神”,南瀆為“大江之神”,西瀆為“大河之神”,北瀆為“大濟之神”,崇奉依日。 江 神 對長江之神的崇拜有地方性和整體性之分,例如起初人們對長江的崇拜大都為自發(fā)性,因而地方性質比較濃,秦統(tǒng)一六國以后,將江神列入國家祀典,從而使江神崇拜逐漸轉變成整體性!妒酚洝し舛U書》稱秦統(tǒng)一天下后,自華西,名山七;江水,祠蜀!墩x》引《括地志》亦云:“江濱祠在益卅成都縣南八里,秦并天下,江水祠蜀!闭f明蜀地祭祠象征整條長江之神。 然人們信仰長江之神,只是信仰長江的某一段,言長江某段自某江神主之。不過這些地方性江神同樣受到帝王的重視,并得到了皇帝的封號和賜廟。其中某些地方性江神,只管轄長江某一段的風雨波浪。這些江神中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位: 奇相 江神之一,《索隱》引李善注《廣雅》云:“江神謂之奇相。有關的記載有晉郭璞《江賦》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協(xié)爽于湘娥! 《茶香室四鈔》引宋張?zhí)朴ⅰ妒耔弧吩疲骸皶r大霖雨,禱于奇相之祠。唐英按右史,震蒙氏之女竊黃帝玄珠,沈江而死,化為此神,今江瀆廟是也!薄惰T鼎余聞》卷二引《軒轅黃帝傳》亦云:“蒹氏女奇相,女竊其元珠,沈海去為神。上應鎮(zhèn)宿,旁及牛宿。” 《正義》、《括地志》云:“江瀆祠在益州成都縣南八里,秦并天下,江水祠蜀! 《華陽國志》云:“蜀守李冰于彭門闕立江神祠三所! 《茶香室四鈔》卷二〇稱江瀆之神,唐封廣源公,宋封廣源王,元封廣源順濟王。 湘君 湘夫人 江神之一,其所轄只在湘江。 是神信仰甚早,據(jù)《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稱: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晉郭璞注云:“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也!蓖艏涀⒃唬骸暗壑,謂堯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傳舜南巡,崩于蒼梧,二妃奔哭之,隕于湘江,遂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稱湘君、湘夫人是也! 《索隱》引《江記》亦云:“帝女也,卒為江神!焙笸跻荨冻o》注曰:“堯二女,墜湘水之中,因為湘夫人也! 長江三水府 長江三水府為上水府馬當,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其信仰始于唐代!段墨I通考·郊社考》二三稱三水府神在偽唐保大中,封上水府馬當為“廣寧江王”,采石中水府為“濟遠定江王”,金山下水府為“靈肅鎮(zhèn)江王”。 《宋史·禮志五》又稱宋真宗詔封江州馬當上水府,“福善安江王”,太平州采石中水府,“順圣平江王”,潤州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又云:“今稱三水府官者,起于唐保大中,上水府馬當,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皆有王號。宋因加封爵祭告。” 屈原 屈原是明代以后信仰的江神之一,是人們出于對屈原的懷念而祀之。《月令廣義·歲令一》江神即楚大夫屈原!度淘戳魉焉翊笕芬嘣唬骸敖瓰^,楚屈原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封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號廣源順濟王! 金龍大王柳毅 金龍大王柳毅本為唐代小說中人物,因其在唐景龍(707-710年)三年(709年)為洞庭龍女傳書,被奉為水仙。《歷代神仙通鑒》卷一五云:“長江,金龍大王柳毅! 河神為黃河水神,是中國古代祟拜較早、最具影響的自然神,與江神一樣,由于地域等原因,仍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從殷王朝開始,國家就對河神極為重視,每歲祭祀,并立廟祀之,而到春秋戰(zhàn)國時,這種現(xiàn)象異常話躍。秦漢以后河神被抽象為河瀆,而人神色彩進一步淡化!妒酚-封禪書》云: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水曰河,祠臨晉!稘h書-郊祀志下》稱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河于臨晉,使者持節(jié)侍于祠,淮泰山與河歲五祠!杜f唐書-禮儀志四》稱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封瀆為“靈源公”!端沃-禮志八》稱宋二宗康定(1040-1041年)元年(1040年)詔封河瀆為“顯圣靈源王”。《元史-順帝紀》稱元至正(1341-1368年)十一年(1351年)加封河瀆神號“靈源神佑宏濟王”。 河伯河伯是河神比較統(tǒng)一的稱呼,其記載最初見于《楚辭》、《莊子》、《山海經(jīng)》等書中,為中國南北地區(qū)普遍信仰的河神,流傳極其廣泛。當時人們信仰為白龍、大魚或人面獸身,蓋為自然神。后來河伯進步衍化為人神,《莊子》、《韓非子》等稱為馮夷,李善注《文選》稱為川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則稱為禺強。 魏晉以月,道教對民間信仰加以吸收,基本上定河伯為馮夷,視為“得道之人所補’!吨匦蘧晻肪砹洱堲~河圖》曰:“河姓公名子,夫人姓馮名夷君。河伯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上古圣賢所記曰:“馮夷者,弘農(nóng)華陰人也,在潼關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為河伯。” 《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玄冠,從十子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使者! 《真靈位業(yè)圖》將河伯列為太清右位,稱河伯是得道之人所補。《酉陽雜俎-前集》描繪河伯的形象稱河伯人面,乘兩龍,一曰冰夷 一曰馮夷又曰人面魚身!督饏T》言,一名馮循(作修),《河圖》言,姓品名夷,《穆天子傳》言無夷,《淮南子》言馮遲,《圣賢記》言其服八石,得水仙,《抱樸子》則稱其八月上庚日溺河,《搜神記》亦有此說。 《歷代神仙通鑒》卷二:“冰夷一名馮夷,人面蛇身,潼鄉(xiāng)提首人,嘗入華陰服八石,得凌波帆水之道。北居陽汗陵門之山,與蜚廉互相講術。初探從極之淵,深入三面仞,師玄冥大人學混沌之法。起而見有神鳥吸水灑空,施化為雨水。冰夷及置食水濱,時時招引,系熟為伴,可置懷袖,名曰商羊,是鳥生于有巢氏,特采雨露之精,能大自小,吸則勃?煽,施則高原可沒。相傳其曾助黃帝與蚩尤作戰(zhàn)。 《歷代神仙通鑒》卷一五稱河伯為澄清尊神。 巨靈 關于河神巨靈的記載最早見于東漢張衡的《西京賦》,書中稱巨靈。《茶香室叢鈔》卷一五注云:“巨靈,河神也,巨,大也。是巨靈為大神。”薛綜注曰:“巨靈,河神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臂開其上,踏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尚在。”李善注《遁甲開山圖》日:“有巨靈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搜神記》卷一三稱河神巨靈以手臂其上,以足蹈離其下,中分為兩,以利河流。《遁甲開山圖》則稱巨靈偏得元神之道,故與元氣一時生棍沌!度谈型ㄤ洝吩疲壕揿`名秦洪海。 河侯 河侯是自人鬼祀為河神的開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七引《滑縣志》稱河侯祠在縣南一里,漢東郡河決,太守王尊以身填之,水乃卻。及卒,民為立河侯祠祀之。 道經(jīng)《真靈位業(yè)圖》將其列為太清右 河陰圣后 河陰圣后為地方性河神,《續(xù)方獻通考·群祀考》三稱金世宗大定(1161-1190年)二十七年(1187年)正月,加鄭州河陰縣黃河號曰昭應順濟圣后,賜廟額靈德善利。尚書省奏言:鄭州河陰縣圣后廟,前代河水為患,屢禱有應,嘗加封號,廟額。今因禱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贈。帝從其請,特加號賜額,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 河神陳平 據(jù)《月令廣義·歲令—》稱河神陳平為漢相國!度淘戳魉焉翊笕肪矶喾Q河瀆為漢陳平,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號“靈源弘濟王”。 河神泰逢氏 《歷代神仙通鑒》卷一:時有泰逢氏居于和山,是山曲回五重,實淮河之九都。泰逢好游,出駕文馬,出入有光,能動天地之氣,致興云雨。民稱之曰吉神,一曰為河神。 金龍四大王 金龍四大王為南宋末人,受封于明代,《續(xù)史獻通考·群祀考》三稱明景帝景泰(1450-1457年)七年(1456年)十二月建金龍四大王祠于沙灣,從左副都御史徐有貞請也!肚宄墨I通考·群祀考》二亦稱清順治(1644-1662年)三年(1666年)敕封顯佑通濟之神。眾臣案曰:《會典》記載神謝姓名緒,浙人,行四,讀書金龍山。明景泰(1450-1457年)問建廟沙灣。蓋崇祀已久,至是加封。廟祀宿遷,從河臣請也。 淮 神 淮神為淮水之神,一為秦漢之前上古神話傳說中淮神,一為秦漢以后作為淮河象征而受到們祭祀的神靈。 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淮水之神為無支祁,《鑄鼎余聞》引《淮陽記》按《古岳瀆經(jīng)》日:禹治水,三至桐柏山,乃獲渦水神名無支祁,喜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遠近,形若彌猴,縮鼻高額,青驅白首,金月雪牙,頭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若倏忽之間,人觀之不可久,禹授之童律,童律不能制,授之烏木田,烏木田不能制,授之庚辰,庚辰能制,頸脾柏,于是木魅水靈,火妖石怪,奔號叢繞以千數(shù),庚辰以戟逐擊,連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泗陰,鎖龜山之號,淮水乃安流注于海。 秦以后將淮水歷入國家祀典,《史記·封禪書》云: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崤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水曰濟、曰淮!稘h書·都祀志下》淮于平氏,濟于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jié)侍祠!惰T鼎余聞》卷二引《太平寰宇記》十六:河南道泗州淮渦神在龜山之下。 唐時稱淮神為唐裴,《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淮瀆,唐裴說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號長源廣濟王。 濟 神 濟神為濟水之神,亦為秦代列入國家祀典的自然神。 據(jù)《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曰:濟瀆,楚伍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號清源漢濟王。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七引《酉陽親俎》云:平原縣西十里,舊有社林。南燕太上末,有邵敬伯者,家于長白山,有人寄敬伯一函,書言:我吳江使也。令我通向于濟伯。今須過長白,幸君為通之。乃教敬伯,但于社林中取社葉,投之于水,當有人出。敬伯從之,恍惚見人引出。敬伯懼水,其人令敬伯閉目,似入水中;砣粚m殿宏麗,見一翁年八九十,坐于精床,發(fā)函開書曰:裕興超滅。恃衛(wèi)者皆圓,具甲胄。敬伯出,還至社林中,如夢覺而衣裳初無沾濕。果其年宋武帝滅燕。敬伯三年居兩河間,夜夢忽大水,舉村皆沒。唯敬伯坐一榻床,至曉著履,下看之床,乃是一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