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蓬頭,是明末大臣瞿式耜之子。瞿被清兵殺害,蓬頭改姓張,跟著大腳仙王太原修道。張蓬頭性格仁愛柔和,精于吐故納新之術,修練多年。曾經(jīng)在浙江嘉善長春宮修苦行,人們沒有識得他來歷的。乾隆年間又到湖州金山,和樵云子為好朋友,當時張已一百五十余歲,仍然和別的道士一樣嚴守戒律,承擔為道觀砍柴的勞務。其實樵云子是龍門派的道士,也是張蓬頭的徒弟。四年后,張出山前往湖北,住在武漢的長春觀。
張蓬頭在長春觀住著,忽然向人募化起烤煙葉來。募得的煙葉都堆在一間屋里,人們弄不明白他想干什么,因為依照全真龍門派的規(guī)矩,是不許吸煙的。等到煙葉積得足夠多了,張蓬頭告訴道俗人士,說是自己要飛升了,挑的日子是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一天,他拿著生煙葉放在口中嚼,像是吃蔬菜似的。待到吃下全部煙葉,便跑到龜山頂上,俯身吐出煙來,那煙騰騰地從他口中出來,濃濃地聚在一起好像是云。這時有微風徐徐吹來,張蓬頭于是拱手向大家揖別,自己騰空立在煙中,說聲:“我去啦!”當時來觀看的人真是舉城若狂,都見到他飄飄然地駕著煙上升,漸漸升入霄漢,身形小如粟米,最后終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