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观看在线播放|久久精品国产这里只精品|尤物国产91九色综合久久|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不卡|国产免费av吧在线观看不卡|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首页 >> 新聞資訊 >>道教文化 >> 中國道教的洞天福地——理想中的修仙境地
详细内容

中國道教的洞天福地——理想中的修仙境地

1.jpeg修道的人,對道家的洞天福地推崇備至,因為道家的洞天福地與道教的真人、與道士們的修煉隱居有關。中國的古代于今天的情況不同,古時候出家做道士的,以知識分子和有文化的人居多,他們幾乎都是他們那個時代的聰明人,看看他們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對于今天出家的道士應該能有許多寶貴的思想財富。

 洞天福地,用民間老百姓的話泛泛的說,就是神仙們居住的地方。說得細致一點,就是修煉的人得道成仙或道士們修煉成仙的地方。洞天福地不是隨著道教的產(chǎn)生而出現(xiàn)的,洞天福地的出現(xiàn)有一個過程。

 早期道教組織在東漢時期出現(xiàn)的時候,是一個半軍事化、辦行政化的武裝組織,道教的統(tǒng)治者是把信仰者作為自己治理下的子民來看待的,既有著宗教的教化權(quán)力,又有著世俗的壟斷管理權(quán)力。

 洞天福地的觀念最早形成于東晉以前,在早期的道經(jīng)《道跡經(jīng)》和《真誥》中都已經(jīng)提到了“十大洞天”和“福地志”。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書《敷齋威儀經(jīng)》將天下分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的具體名目及提法最先記載于唐代初年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647~735)所編著的《天地宮府圖》(《云笈七簽》卷二十七)中,把“洞天”和“福地”區(qū)分了開來。所列出的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全部都是海內(nèi)名山。

 唐代是道教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道觀作為道教養(yǎng)煉的圣地,是一種在當時遠離塵囂的理想世界,也是擺脫世俗束縛,思想和性情都可以自由舒展的天堂勝地。所以,道家“洞天福地”的概念產(chǎn)生于漢晉,形成于隋唐,唐代的高道司馬承禎作《天地宮府圖》,唐代另一位著名的道士杜光庭(850~933)的《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以及北宋道士李思聰作《洞淵集》的時候,古人的地理知識和信息程度遠不如今天發(fā)達,古人也無法預料宋元明時代道教的發(fā)展和分布概況,因此,隋唐時的“洞天福地”狀況到了宋元明時代就已經(jīng)落伍,顯得名不副實。迄今為止,“洞天福地”中的絕大部分地址隨著歷史的變遷、戰(zhàn)亂的騷擾、道教的衰敗,對道家來說早已是昨日黃花,名存實亡,只有極少部分還存在著。所以,“洞天福地”只能作為一個歷史概念,存在于道教典籍之中。

 十大洞天

 十大洞天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tǒng)治之所。據(jù)《云笈七簽》卷廿七所載是:

 第一王屋山洞,小有清虛洞天,山西、河南二省交界的地方,今山西垣曲、陽城和河南濟源等縣之間,距王屋縣60里。主峰天壇山海拔1711米。唐司馬承禎曾在此多年修道,所以在他的《十大洞天》中,王屋山被奉為第一山。

 第二委羽山洞,大有空明洞天,浙江臺州黃巖縣城30里處。

 第三西城山洞,太玄總真洞天,司馬承禎自己猜測在終南山太一山,陶弘景《登真隱訣》疑在終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或云在四川梁州。

 第四西玄山洞,三元極真洞天,司馬承禎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

 第五青城山洞,四川省青城山的支脈鶴鳴山,主峰海拔1600米,號稱“寶仙九室之洞天”。張道陵修道的場所。

 第六赤城山洞,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天臺縣境內(nèi),天臺山的一部分,包括天臺、赤城、桐柏諸山。唐司馬承禎在此修道,建桐柏宮。

 第七羅浮山洞,朱明耀真洞天(朱明輝真之洞天),廣東省博羅縣,東晉葛洪隱居煉丹的地方。

 第八句曲山洞,今江蘇省的茅山,海拔372.5米。號稱“金壇華陽洞天”。東漢茅盈兄弟首創(chuàng),南朝劉宋時代的陶弘景在此創(chuàng)上清茅山宗(在宋代,與龍虎山正一派、閣皂山靈寶派共稱符箓?cè)剑,不主張煉金丹,多用符箓?qū)鬼、保身。

 第九林屋山洞,左神幽虛之洞天,湖南省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則稱在蘇州吳縣(今屬江蘇)。

 第十括蒼山洞。成德隱玄之洞天,浙江省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主峰在臨海縣境內(nèi)。

 三十六洞天

 1.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福建省霞浦縣南),屬仙人王緯玄治之。

 2.東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袞州干封縣(山東省泰安市),屬山圖公子治之。自漢以來認為系考校死魂鬼神處;。

 3.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現(xiàn)衡州衡山縣黃庭觀(湖南省南岳紫蓋峰下水簾洞),仙人石長生治之。《元始上真眾仙記》謂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華存)治南岳山。還有一指為安徽的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侗阕觾(nèi)篇》所謂“衡霍正岳”指此。

 4.西岳華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枷啥刺歟ㄗ芟啥刺歟諢莼蹕兀ㄉ攣魘。,主峰海?160米,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首創(chuàng)華山派,真人惠車子主之,號稱“總仙洞天”。

 5.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夾刺歟ㄗ芐刺歟,哉婇樰曲鸭c兀ń袷艉穎保,哉O飛,有赊I骰朐春禿穎鼻糝,明代争执得租O骱。后来,将赊I骰朐吹謀痹爛磯ㄎ廈,悍f鼻艫謀痹爛磯ㄎ旅懟U嬡酥W誘嬤沃C髑逡院蟾攆胗諫轎骰朐礎?/span>

 6.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河南。,仙人鄧云山治之。

 7.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虛陵洞天,宋代以前是道教圣地,在嘉州峨嵋縣(四川省),真人唐覽治之。據(jù)傳說,天真皇人在此向黃帝傳授“靈寶經(jīng)”。

 8.廬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江西。,真人周正時治之。在廬山修道的最著名的人是南朝的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師陸修靜。

 9.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縣(浙江省寧波以西),真人刁道林治之。唐詩中孟郊、陸龜蒙、皮日休都有贊美四明山的詩。

 10.會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亢天(極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浙江。,仙人郭華治之。也有一說是在蜀郡陽平山。

 11.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長安縣連終南山(在今陜西周至、眉縣、太白等之間),仙人張季連治之。

 12.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江西省),真人唐公成治之。

 13.小溈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縣(湖南省澧陵王仙山),仙人花丘林治之。

 14.潛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安徽。扇损⑶鹱又沃。安徽天柱山有1450米高,道家把天柱山稱為第14洞天、57福地。

 15.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江西。嫒舜尬淖又沃。虎山鬼谷洞被列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五洞天,名貴玄司真洞天;龍虎山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為三十二福地。

 16.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真人劉少公治之。號稱“真升化玄洞天”。自漢武帝時武夷山神武夷君就被列入國家的正式祀典。

 17.玉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江西省),真人梁伯鸞主之。

 18.華蓋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浙江。,仙人平公修治之。

 19.蓋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長耀寶光天,在臺州黃巖縣(浙江。,屬仙人商丘子治之。

 20 都嶠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廣東省),仙人劉根治之。

 21.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云和州含山縣(安徽。渍嫒酥沃。

 22.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客州北流縣(廣西),屬仙人餞真人治之。

 23.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湖南寧遠縣九疑山),仙人嚴真青治之。

 24.洞陽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湖南省望城縣橋驛鎮(zhèn)黑糜峰),劉真人治之。湖南望城洞陽山。

 25.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湖北。瑢訇愓嬷沃。

 26.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湖南辰溪大酉山。

 27.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浙江省),屬趙仙伯治之。

 28.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廣東省),屬王真人治之。

 29.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云縣(四川重慶),所以也叫作縉云山,屬趙真人治之?N云,據(jù)說是黃帝夏宮的名字,黃帝在這里成仙上天。

 30.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浙江省),屬付真人治之。

 31.鐘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江蘇。,屬龔真人治之。

 32.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容縣(江蘇。,屬李治之。

 33 紫蓋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湖北。,屬公羽真人治之。

 34.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余杭縣(浙江。,屬姜真人治之。

 35.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湖南。瑢僦x真人治之。桃花源分布丘巒脊嶺35條,峽谷19條,溪澗18條,水庫池塘72口,涌泉32穴。桃花源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

 36.金華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華洞元天或金華洞玄天,在婺州金華縣(浙江。瑢俅髡嫒酥沃。

 另外還流傳著一種完全不同的劃分——三十六小洞天

 1.大峨山虛靈太妙洞天,列為第一小洞天(峨嵋山古稱大峨山),為鬼谷子著書得道處。

 2.廬山洞虛詠真洞天,在江西九江府德安縣唐李渤與兄涉讀書于此,五老峰下。

 3.小溈山好生玄上洞天,在湖南長沙府醴陵縣邱先生得道處。

 4.?山天柱司玄洞天,在安徽安慶府潛山縣。山有卓钖泉,相傳志公和尚卓錫出泉。

 5.太白山太白玄德洞天。與干州武功縣接境山上有金星洞在陜西鳳翔府郿縣。唐李渾上言洞內(nèi)有玉版石紀福壽真符。

 6.赤城山上清平玉洞天,在浙江臺州府天臺縣北六里。晉劉、阮二真人得道處。

 7.丹池山極妙太玄洞天,在浙江紹興府嵊縣。夏赤松琴師得道處。

 8.爛柯山石橋青霞洞天,在浙江衢州府西安縣。晉王質(zhì)先生觀棋處。

 9.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高一萬八千丈在浙江寧波府鄞縣。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故名。

 10.石門山青田玄鶴洞天,在山東兗州府曲阜縣東北五十里。即先賢子路嘗宿于此。

 11.會稽山極玄太元洞天,一名陽明洞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南北朝朱百年攜妻孔氏修道于此。

 12.西山天寶極玄洞天,在江西南昌府新建縣西。昔黃帝之臣伶?zhèn)悅鞯烙诖恕?/span>

 13.岷山川源江領洞天,在四川茂州汶川縣。尹希真人得道處。

 14.玉甑山東嘉白玉洞天,在浙江溫州府樂清縣。王表真人得道處。

 15.鬼谷山太玄司真洞天,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南。鬼谷先師嘗居于此。

 16.武夷山升真化玄洞天,在福建建寧府崇安縣。昔有神人曰武夷君者居此故名。

 17.玉笥山太玄法樂洞天。山上有梅福宅。在江西臨江府峽江縣。漢梅福真人隱居于此。

 18.華蓋山蓉城大王洞天。山下有春草池。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東一里南史謝靈運嘗流觴于此。

 19.竹葉山長曜寶光洞天,在浙江臺州府臨?h。南葛玄真人煉丹處。

 20.都嶠山寶玄洞真洞天,在廣西梧州府容縣。華子期嘗得道處。

 21.白石山瓊秀長真洞天,在廣西潯州府桂平縣。后漢白石生真人得道處。

 22.岣嶁山玉闕寶圭洞天,在廣西郁林州北流縣東北十五里。青虛錢真人得道處。

 23.九嶷山朝真太虛洞天,在湖南永州府寧遠縣。晉羅郁仙姑得道處。

 24.洞陽山洞明隱真洞天,在湖南長沙府瀏陽縣。張機真人得道處。

 25.幕阜山玄真太玄洞天,在湖南岳州府平江縣。劉鋼真人得道處。

 26.大酉山大酉華妙洞天,在湖南辰州府瀘溪縣。尹真人得道處。

 27.巫峽山金庭崇妙洞天,在四川夔州府巫山縣。楚懷王游高唐夢遇神女于此。

 28.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麻姑得道處。

 29.仙都山玄都祈仙洞天,在浙江處州府縉云縣。徐市真人得道處。

 30.青田山青田大鶴洞天,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西北浮邱相鶴經(jīng)云青田之鶴即此。

 31 鐘山朱湖大生洞天。一名蔣山。在江蘇江寧府上元縣。南北朝雷次宗筑室于此。周颙隱居處。

 32.良常山良常方會洞天,在江蘇江寧府句容縣。晉諶母元君得道處。

 33.紫蓋山紫玄洞昭洞天。山下有長阪橋。在湖北安陸府當陽縣南五十里。漢張桓侯斷橋于此。

 34.天目山天蓋滌玄洞天。山上有張道陵隱室。在浙江杭州府臨安縣。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兩目故名。

 35.桃源山白馬玄光洞天,在湖南常德府桃源縣西南三十里。昔秦人避俗于此。

 36.金華山金華洞玄洞天,在浙江金華府金華縣黃初平叱石成羊處。

 七十二福地

 注:筆者也曾見過國內(nèi)各道觀、各道教流派各自珍藏的完全不同的版本,筆者僅選其一,最常見的一種版本公示余種,望其它的版本見諒。

 1.地肺山——在江寧府句容縣界(現(xiàn)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縣茅山,今天仍遠近聞名),昔陶弘景隱居幽棲之處。漢代初年四皓高士在此隱居不受高祖之召。

 2.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現(xiàn)浙江省衢州市,具體位置不詳,但福建省華安縣也有一仙都),真人施存治之。

 3.仙巖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現(xiàn)浙江省溫州市,具體位置不詳),真人張董華治之。宋陳傅良讀書于此朱子嘗訪之。

 4.東仙源——在臺州黃巖縣(現(xiàn)浙江省臨海市黃巖市),屬地仙劉奉林治之。

 5.西仙源——在臺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現(xiàn)浙江省臨海市黃巖市),屬地仙張兆期治之。

 6.南田山——在東海東(具體地址不詳),舟船往來可到,屬劉真人治之。

 7.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菜島上,多真仙居之,屬地仙許邁治之。名山室是中國道教72福地中的第7福地。此外有歷代摩崖題刻和宋元時期佛教雕刻等15個勝景。

 8.青嶼山——據(jù)傳在山東沂州府東海之西,姜一真真君隱于此,具體地理位置不詳,與扶桑相接,真人劉子光治之。

 9.郁木洞——在玉筍山南(吉州永新縣玉笥山),是蕭子云侍郎隱處,至今陰雨,猶聞絲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屬地仙赤魯斑主之。唐朝又被奉為道教"第九福地"。

 10.丹霞山——在麻姑山(現(xiàn)廣東省韶關市,現(xiàn)也為著名佛教圣地),是蔡經(jīng)真人得道之處,到今雨夜多聞鐘磬之聲,屬蔡真人治之。

 11.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現(xiàn)湖南省岳陽市,遠近聞名),屬地仙侯生所治。

 12.大若巖——在漫無邊際州永嘉縣東一百二十里(現(xiàn)浙江省永嘉縣),屬地仙李方回治之。

 13.焦源——在建州建陽縣北(現(xiàn)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尹真人隱處。

 14.靈墟——在臺州唐興縣北(現(xiàn)浙江省天臺縣境內(nèi)北,包括天臺、赤城、桐柏諸山),是白云先生隱處。

 15.沃洲——在越州剡縣南(是否是云南省曲靖市的那個越州,不詳,似乎應該在浙江,古越州嘛),屬真人方明所治之。

 16.天姥嶺——在剡縣南(同上,看來浙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屬真人魏顯仁治之。

 17.若耶溪——在越州會稽縣南(同上,果然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一帶),屬真人山世遠所治之。

 18.金庭山——在廬州巢縣(現(xiàn)安徽省巢湖市),別名紫微山,屬馬仙人治之。

 19.清遠山——在廣州清遠縣(現(xiàn)廣東省清遠市),屬陰真人治之。

 20.安山——在交州北(具體位置不詳),安期生先生隱處,屬先生治之。

 21.馬嶺山——在柳州郭內(nèi)水東(湖南),蘇耽隱處,屬真人力牧主之。

 22.鵝羊山——在潭州長沙縣(湖南長沙),婁駕先生隱處。

 23.洞真墟——在潭州長沙縣(湖南長沙),西岳真人韓終所治之處。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古城長沙湘江西岸,被稱之為“瀟湘洙泗”、“道南正脈”。道教則早在西晉以前,便有道士在此修煉,并在云麓峰建云麓宮,使之成為道教勝地,被列為道教72福地之第23洞真虛福地。

 24.青玉壇——在南岳祝融峰西(湖南衡山),青烏公治之。

 25.光天壇——在衡岳西源頭(湖南衡山),鳳真人所治之處。

 26.洞靈源——在南岳招仙觀西(湖南衡山),鄧先生所隱地也。

 27.洞宮山——在建州關隸鎮(zhèn)五嶺里(是否是福建省建甌市的黃華山,不詳,或者是浙江的建德縣),黃山公主之。

 28.陶山——在溫州安國縣(不像是河北的安國縣,還應該在浙江省的溫州市),陶弘景先生曾隱居此處。

 29.皇井——在溫州橫陽縣(同上,具體位置不詳),真人鮑察所治處。

 30.爛柯山——在衛(wèi)州信安縣(浙江衢縣),王質(zhì)先生隱處。

 31.勒溪——在建州建陽縣東(看來應該是福建的建陽縣無疑了),是孔子遺硯之所。

 32.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江西省貴溪縣,道教南派、正一派的祖庭),仙人張巨君主之。龍虎山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為三十二福地。張?zhí)鞄熅幼〉氐呐琶绱丝亢,說明唐代時張?zhí)鞄熞慌傻牡匚凰ヂ。因為張(zhí)鞄熞慌膳c整個道教不同,不是師徒相傳,而是父子相傳,要結(jié)婚傳代,搞男女合氣之術。

 33.靈山——在信州上饒縣(江西省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

 34.泉源——在羅浮山中(廣東省河源市),仙人華子期治之。羅浮山是我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史學家司馬遷把羅浮山比作“粵岳”,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名泉980多處,洞天奇景18處,石室幽巖72個。羅浮山勢雄偉挺拔,風光清靜幽秀,有神仙洞府的美譽,道教稱它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35.金精山——在虔州虔化縣(江西贛州),仇季子治之。道家列為天下72福地中的第35福地金精洞

 36.閣皂山——又名閣山,在吉州新淦縣(江西省樟樹市東南),郭真人所治處,道教靈寶派(南朝宋道士陸修靜)的祖庭。三國時葛玄得道的地方。

 37.始豐山——在洪州豐城縣(江西。嫒怂沃。

 38.逍遙山——在洪州南昌縣(江西省南昌縣,具體位置不詳),徐真人治之地。

 39.東白源——在洪州新吳縣東(江西省),劉仙人所治之地。

 40.缽池山——在楚州,王喬得道之處。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把江蘇淮安缽池山列為道教72福地之一,傳說東周太子王子喬曾在此煉丹,得道后乘鳳攜麟升天。

 41.論山——在潤州丹徒縣(是否是江蘇省鎮(zhèn)江的丹徒),是終真人治之。

 42.毛公壇——在蘇州長洲縣(江蘇省蘇州市),屬莊仙人修道之所。

 43.雞籠山——在和州歷陽縣(具體位置不詳),屬郭真人治之。

 44.桐柏山——在唐州桐柏縣(一為河南唐河的桐柏山,另一為浙江天臺山地桐柏宮,應該是河南的),屬李仙君所治之處。

 45.平都山——在忠州(四川豐都),是陰真君(漢陰長生)上升之處。風景優(yōu)美的平都山,即名山,在漢代為巴國別都,古時被道家列為72福地之第45福地。

 46.綠蘿山——在朗州武陵縣(現(xiàn)湖南省武陵縣),接桃源界。桃花源分布丘巒脊嶺35條,峽谷19條,溪澗18條,水庫池塘72口,涌泉32穴。桃花源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

 47.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澤縣(現(xiàn)江西省彭澤縣),是五柳(陶淵明)先生隱處。

 48.彰龍山——在潭州澧陵縣北(湖南津市),屬臧先生治之。

 49.抱福山——在連州連山縣(湖南、四川各有一個連山),屬范真人所治處。

 50.大面山——在益州成都縣(四川省成都市),屬仙人柏成子治之。

 51.元晨山——在江州都昌縣(江西省都昌縣),孫真人、安期生治之。

 52.馬蹄山——在饒州鄱陽縣(江西?),真人子州所治之處。

 53.德山——在朗州武陵縣(湖南省常德武陵縣),仙人張巨君治之。

 54.高溪藍水山——在雍州藍田縣(陜西省藍田縣),并太上所游處。

 55.藍水——在西都藍田縣(同上),屬地仙張兆其所治之處。

 56.玉峰——在西都京兆縣(具體位置不詳,玉峰,在西都京兆縣,今陜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zhèn)),屬仙人柏戶治之。

 57.天柱山——在杭州于潛縣(浙江省臨安市天目山于潛鎮(zhèn)),屬地仙王柏元治之。安徽天柱山有1450米高,道家把天柱山稱為第14洞天、57福地。南宋末年鄧牧在此隱居。

 58.商谷山——在商州(陜西省商州地區(qū)),是四皓仙人隱處。

 59.張公洞——在常州宜興縣(現(xiàn)江蘇省宜興市),真人康桑治之。

 60.司馬悔山——在臺州天臺山北(現(xiàn)浙江省臨海市天臺縣北),天臺山的一部分,是李明仙人所治處。

 61.長在山——在齊州長山縣(是否是山東的長山,不像是四川的長山),是毛真人治之。

 62.中條山——在河中府虞鄉(xiāng)縣(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是趙仙人治處。

 63.茭湖魚澄洞——在西古姚州(具體位置不詳),始皇先生曾隱居此處。

 64.綿竹山——在漢州綿竹縣(現(xiàn)四川省綿竹地區(qū)),是瓊?cè)A夫人治之。

 65.瀘水——在西梁州(是不是川隴交界的一帶),是仙人安公治之。

 66.甘山——在黔南(現(xiàn)貴州省黔南地區(qū)),是寧真人治處。

 67.王晃山——在漢州(成都府漢州),是赤須先生治。

 68.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湖南新寧金城山),是石真人所治之處。

 69.云山——在邵州武剛縣(現(xiàn)湖南省武岡縣),屬仙人盧生治之。

 70.北邙山——在東都洛陽縣(現(xiàn)河南省洛陽市),屬魏真人治之。

 71.廬山——在福州連江縣(現(xiàn)福建省連江縣,另一說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三十里。秦人盧敖隱于此),屬謝真人治之。

 72.東海山——在海州東二十五里(一說是山東青州府壽光縣,另一說是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zhèn)東二十五里的云臺山),屬王真人治之。

 在這中間,“洞天”必須有“洞”,“福地”不必有“洞”,但大都在山間。

 湖南地處華中,道教文化淵源流長。全國“36小洞天”,湖南境內(nèi)就有6處:即南岳衡山洞天、醴陵小溈山洞天、寧遠九嶷山洞天、望城洞陽山洞天、辰溪大酉山洞天、桃源桃源山洞天;全國“72福地”中,湖南境內(nèi)就有12處:即岳陽君山福地、郴州蘇仙嶺福地、長沙鵝羊山福地、岳麓山洞真墟福地(云麓宮)、南岳青玉壇福地、南岳光天壇福地、南岳洞靈源福地、桃源綠蘿山福地、津市彰龍山福地、常德德山福地、新寧金城山福地、武岡云山福地。為各省洞天福地之首。

 相反,許多“發(fā)跡”較晚,不在“洞天福地”名冊之中的道教宮觀,卻蓬勃興旺,數(shù)百年、上千年間勢頭不減。根據(jù)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道教協(xié)會手中掌握的全國、全世界道教宮觀的分布資料來看,實在有必要搞一本現(xiàn)代版的“洞天福地”的資料參考書,稱之為當代的天下宮觀、道教叢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金盾網(wǎng)絡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
宁乡县| 曲水县| 东源县| 怀来县| 澜沧| 弋阳县| 那坡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平县| 仪陇县| 大同县| 建平县| 云和县| 诸城市| 都江堰市| 锡林郭勒盟| 稻城县| 孝感市| 清流县| 惠东县| 宜城市| 安乡县| 平邑县| 武功县| 和田县| 白朗县| 绥滨县| 安阳市| 昌江| 姚安县| 乌兰县| 宁陕县| 清原| 达孜县| 康平县| 巴南区| 武陟县| 木里| 伊通| 弥勒县| 成武县|